水稻抽穗扬花期,主要有哪些病虫害?怎么防治?一看就明白!
2022-07-25
水稻抽穗扬花期防控的主要病虫害有:穗颈瘟、谷粒瘟、节瘟、稻曲病、褐飞虱。
1、穗颈瘟、谷粒瘟、节瘟:穗颈瘟侵染水稻穗颈部和穗轴,后沿穗颈向上、下扩展蔓延,病部呈黑褐色,发病早易形成白穗,发病晚谷粒不饱满。若防治不及时,将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甚至绝收。8月底9月初是水稻破口期(开始抽穗),若遇连阴雨,加气温偏低,穗颈瘟将重发生。谷粒瘟使颍壳变灰白色,形成秕谷。节瘟一般在抽穗后发生,使整个节部变黑腐烂,干燥时节部易折断,形成白穗。防治稻瘟病策略,即破口期、齐穗期各防治一次。
2、稻曲病,又名稻黑穗病。扬花期感病, 病菌侵染穗部个别谷粒,首先在颖壳合缝处露出淡黄色菌块,后膨大如球,包裹全颖壳成墨绿色,最后龟裂,散出墨绿色粉状物。水稻扬花期雨日多,田间湿度大,一般发病重。在水稻扬花期如遇连阴雨,雨停后及时用农药喷施穗部。
3、褐飞虱:成虫有趋光性,以成虫、若虫群集于稻株基部刺吸危害,在茎杆上形成棕色斑点,严重时下部茎杆变黑腐烂,造成水稻成片倒伏,籽粒不实,重的形成白穗,减产严重。褐飞虱是水稻的两迁害虫之一,一般盛夏暴风雨多,不炎热,而晚秋(9-10月份)温度偏高有利于褐飞虱繁殖危害。8月下旬为若虫孵化高峰期,是化学防治适期。
防治方法:可选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10-16毫升/亩,或者10%烯啶虫胺水剂25-30毫升/亩和吡蚜酮;物理防治是田间增设杀虫灯诱杀成虫,减少田间卵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