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苗床发生青枯病怎么办?
2022-04-26
水稻苗床青枯病是水稻旱育秧田苗期生理性病害,因根尖被阻断导致水稻无法从土壤中汲取水分和养分所致。气温过低、温差过大、土壤偏碱、光照不足秧苗细弱、种量过大等因素,苗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出苗后秧苗枯萎。
水稻苗床青枯病症状表现症状多发生于旱育秧水稻幼苗2.5叶期前后,病苗叶尖不吐水,叶色灰绿、萎蔫,苗床成穴,秧苗基部与根部极易拉断,叶片打绺。在天气骤晴时,幼苗迅速表现青枯,心叶及上部叶片"打绺"。幼苗叶色青绿,最后整株萎蔫。苗床水稻秧苗出现成片青绿枯死。
防治青枯病要以防为主。
一、认真做好病情调查监测。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调查监测病害发生情况,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准确掌握病情动态,及时发布病害防治预报,做到病情早预见、早发现、早指导、早防治。
二、精心选种与晒种。提高催芽技术,防止种子受伤,提高种子生命力和抗病力。
三、适期播种,播种密度不要过大。注意气温变化,不要盲目抢早。
四、加强水稻苗床管理。水稻苗床青枯病的发病率高于立枯病,青枯病一般当秧苗长到了三叶期以后开始发病,当前正值苗床管理和青枯病、立枯病发生的关键时期,照苗床管理标准,做好通风炼苗。特别是中小棚,揭棚过晚易发生青枯病,夜间温度过低时应用草帘盖苗床,尽量降低苗床内的昼夜温差。如青枯病发生严重时,应立即灌水上床或异地寄秧。
化学防治:可在水稻秧苗1.5叶期时,可配合杀菌剂防治立枯病使用时,适量加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叶面肥、微生物菌剂等来提高秧苗素质,预防水稻苗期青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