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天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尊龙游戏旗舰厅官网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要点

2023-05-09

通过控肥(对氮肥的施用总量及前期的施入比例进行适当控制,以促使氮肥利用效率提高)、控苗(适当对基蘖肥中氮肥比例进行控制,以增加有效分蘖)、控病虫(使群体的通风透气性增强,田间的群体结构得到较好的优化,达到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效果,进而降低农药使用)等措施,解决水稻生产中氮肥施用过量且利用效率不高、病虫害发生程度较重、过量施用农药、高产田后期易发生倒伏等问题,实现省肥省药、高产稳产、增加收入的目的。具体要点如下:


一、选用良种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对品种和育秧没有特殊要求,杂交稻、常规稻、超级稻、优质稻均可,建议选用近年本地种植表现优质、高产、多抗水稻新品种。育秧方式可采用湿润育秧、旱育秧或塑料软盘育秧等。每亩用种量,千粒重为20克的常规稻品种为2.0公斤,杂交稻为1.0公斤。若千粒重高于20克,其用种量相应增加,反之则相应减少。


二、培育壮秧

早稻播种要在日均温稳定达到12℃时抢晴天进行。晚稻的播种时间要结合所选水稻品种的抽穗安全期及合适的秧龄等进行确定。湿润育秧按秧田:本田=1:10备足秧田,抛秧的每亩本田用434孔秧盘50个或561孔秧盘40个;机插育秧按照秧田:大田=1:80~100的比例准备秧田,机插的每亩本田用机插秧专用软盘20~25 个。按畦(盘)定量播种,播后蹋谷,早稻播种后盖塑料薄膜保温,晚稻播种后盖遮阳网防晒。

对于采取湿润育秧方式的,基肥可施入三元复合肥25公斤/亩;然后在水稻进入2叶1心时施断奶肥,每亩施尿素2.5~3公斤/亩、氯化钾2.5~3公斤/亩;水稻移栽之前3~4天,每亩施尿素4~5公斤作为送嫁肥。

      在播种后至一叶一心期保持沟里有水,水不上秧板。一叶一心以后秧板才上水。第二叶到第三叶期,采取湿润与浅灌相结合。三叶期后保持浅水层,但不能淹没心叶。


三、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一般早稻秧龄为25天左右, 晚稻秧龄为15天左右,叶龄处于3~4叶为******。根据育秧方式不同,可采用人工插秧、抛秧和机械化插秧等方式, 每亩插植或抛植1.8万穴左右。杂交稻每穴插植苗数1~2条苗, 每亩基本苗数达3万苗;常规稻每穴插3~4条苗,每亩基本苗数达6万苗。有条件的地方,推荐采用宽行窄株插植,插植规格以30.0厘米×13.3厘米为宜。


四、科学施肥

1、氮肥总量控制:根据目标产量和不施氮肥空白区产量确定总施氮量。以空白区产量为基础,每增产100公斤稻谷施氮5公斤。空白区产量可以通过试验确定,目标产量根据品种、土壤和气候等条件确定。

2、氮肥的分阶段调控:在总施氮量确定后,按照基肥占40%左右、分蘖中期占20%左右、幼穗分化始期占30%左右、抽穗期占10%左右的比例,确定各阶段的施氮量,追肥前再根据叶色作适当调整。该技术的最大特点是“氮肥后移”,大幅减少分蘖肥,控制无效分蘖,在保证穗数的前提下主攻大穗。

3、磷钾肥的施用:在不施肥空白区产量基础上,每增产100公斤稻谷需增施磷肥(以p2o5计)2~3公斤,需增施钾肥(以k2o计)4~5公斤。在缺乏空白区产量资料的情况下,可按照n:p2o5:k2o=1:0.2~0.4:0.8~1的比例确定磷钾肥施用量。磷肥全部作基肥,钾肥在分蘖期和穗分化期各施一半。


以常规优质稻目标产量450公斤/亩,不施氮肥空白区产量250公斤/亩为例,施肥方案如下:

第1次施肥:尿素7公斤,过磷酸钙20公斤作基肥;

第2次施肥(分蘖中期,早稻抛插秧后15~18天,晚稻抛插秧后12~15天):尿素6~3公斤(视叶色作适当调整,叶色浓则减少,淡则增加),氯化钾5公斤;

第3次施肥(幼穗分化始期,早稻抛插秧后40天左右,晚稻抛插秧后35天左右):尿素7~4公斤(视叶色作适当调整),氯化钾5公斤;

第4次施肥(抽穗期,早稻抛插秧后60~65天,晚稻抛插秧后55-60天):尿素2~0公斤(视叶色作适当调整);


五、水分管理

      水稻移栽结束后,生长前期,田间的水分宜浅,以营造利于返青、分蘖的水分条件。当田间的苗总数量达到有效穗数的85%左右时即可进行晒田,切记不可重晒,当出现倒2叶至剑叶开始有尖冒出时停止晒田,后面保持田间有较浅的水层;抽穗后,采取干干湿湿的水分管理方式,以实现养根、保叶的效果;断水的时间一般在收割前的6~8天。


六、病虫害防治

     采用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的稻田,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害较轻,可酌情减少施药次数。药剂选择上,最好选择毒性低、残留期短的植物性或者生物农药进行防治,提高稻米安全品质。

以上来源于网络,请谨慎参考!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