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天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尊龙游戏旗舰厅官网

水稻纹枯病防治技术

2021-07-15

纹枯病是水稻种植常见的病害,其危害大,一旦发生防治不及时会导致水稻干枯而死,影响水稻产量,那么引起水稻纹枯病发病的原因是什么?

一、水稻纹枯病的发病原因

水稻纹枯病病原菌主要是立枯丝核菌,在常规条件下对其进行观察,菌丝初时无色,成熟时出现淡褐色的菌核。病菌菌核的实际抗逆性较强,在各类恶劣环境中都能生存,是水稻纹枯病大面积传播的首要诱导病菌。此外,水稻种植密度过大、水肥管理不当、药物防治措施不合理等,都会导致发生纹枯病,影响防治效果。

二、水稻纹枯病的基本发病症状

纹枯病对水稻叶鞘、叶片、穗部和茎部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为害。起初发生阶段主要在植株与水面靠近的叶片和叶鞘部位。水稻初期感染过程中,病部大多数都呈现暗绿色水浸状模糊斑点,病斑进一步扩散后,逐步形成云纹状。病斑中间位置会出现灰绿色或是灰褐色,对水稻组织被破坏后,边缘呈现暗褐色。在病害发生较为严重时,多个较小的病斑交集之后会产生较大的病斑,导致叶片开始发黄然后逐渐枯死。茎秆位置受害情况与叶片较为相似。当穗部受侵害后,起初会呈现出暗绿色,随着侵害时间的延长,会呈现灰褐色,水稻不能正常抽穗。在高温、高湿的生长环境中,纹枯病发病部位会出现菌核,菌核颜色较深,容易脱落。

三、水稻纹枯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1、选种抗病性较好的品种。

2、及时清除病源。在水稻进行插秧之前需要及时捞出稻田水面上漂浮的菌核,全面减少菌源数。

3、加强栽培管理,施足基肥,追肥早施,不可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使水稻前期不披叶,中期不徒长,后期不贪青。灌水做到分蘖浅水、够苗露田、晒田促根、肥田重晒、瘦田轻晒、长穗湿润、不早断水、防止早衰,要掌握"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

4、化学防治措施水稻纹枯病在发病初期,病情发展较为缓慢,发病后期病情发展迅速,为了控制病情必须及时施药防治。在分蘖期,当发现病丛率达到5%~10%时即可开始用药防治。大胎孕穗期和抽穗期病情发展迅速,必须加强防治,控制病害发展,常规用药可选用井岗霉素粉剂、苯甲丙环唑乳油、己唑醇悬浮剂等农药兑水喷雾,每次施药必须连续使用2次,第1次施药后隔7d左右再施第2次药,从而才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此外,施药时注意兑水多一点,药水足才能有足量的药液喷到植株中下部,提高防治效果。


"));
网站地图